安全技術世界先進,緊急情況下人工調度有待完善
高鐵安全嗎?今年“7·23”事故后,社會對此非常關注。昨日,由省科技情報所、省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舉辦的軌道交通論壇上,專家在寧交流表示,我國動車本身的安保系統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,整體安全系數與關鍵時刻人工調度能力有關。
“9—10公里是兩輛時速300公里動車相距的安全距離。這么一段距離,駕駛員目視根本就不起作用,因此,在高鐵領域有個形象說法——駕駛員是‘瞎子’,而保證車輛安全行駛的車輛和軌道安全保障系統尤顯重要。”南京浦鎮車輛廠副總工程師黃文杰透露,目前我國已研制出試驗時速600公里、實際運行時速500公里的動車,“適當時候會上路運營”。
時速500公里,平均每分鐘“飛”行8.3公里,得配備怎樣的安保系統?滬寧城際高鐵安全質量專家盧光杰介紹,以已經運行的滬寧城際高鐵為例,沿線風、雨、異物的一丁點兒影響,都能被防災安全監控系統捕捉到,成為調整運行計劃、行車限速、搶險救援的重要依據。
先說雨。江南地區降雨頻繁,鐵路路基及附屬設備受強降雨影響可能發生水害,危及路基、橋涵安全。高鐵線路兩旁的電化接觸網立柱上,裝有雨量監測儀,雨滴落在監測傳感器上的強度、頻率大小轉換成實時雨量,一旦超過設定的出巡警戒值,工務人員就會出巡檢查鐵路線路,確保及時發現水害;一旦超過限速警戒值,調度監控終端就自動發出聲光報警,列車限速運行。滬寧城際高鐵開通以來,“雨量限速”報警共有300余次。
再看風。如果所測環境風速持續10秒鐘超過限速警戒值,調度監控終端自動發出聲光報警,列車限速運行。按規定,環境風速不大于15米/秒時動車可以正常速度運行;20米/秒至30米/秒之間時,應作出多級限速;風速超過30米/秒時,必須停車或封鎖鐵路線。開通以來,滬寧城際高鐵“風速限速報警”共有68次。
還有異物。滬寧高鐵所經地域,鐵路與公路立體交叉和并行地段很多,為防止異物入侵危及行車安全,專門安裝了監控系統。該系統由18—28米長、2米寬的雙層電網及現場控制箱組成,異物砸在電網上,如果重量相對較輕、體積較小,只破壞單層電網,監控終端顯示黃色報警,列車無須停車;如果體積較大、重量較重且落下速度快,砸斷兩層電網,監控終端上就會顯示紅色報警,列車控制系統自動發出信號、立刻停車。
面對如此嚴密的保障系統,專家仍有擔憂——從近期幾起動車事故分析看,都與人員調度差錯有很大關系。“現在調度人員過分依賴自動化設備的調度,一旦出現緊急情況,部分實戰經驗不足的調度人員就會手忙腳亂,誤發指令。”一位專家表示,保障高鐵安全,先進設備是基礎,人工調度更要完善,關鍵時刻不能“卡殼”,否則,小事將釀成大禍。